熱烈歡迎中華醫學會領導人率團赴港
與香港中華醫學會及其他學會交流
中華醫學會會長趙玉沛院士于2023年3月初率領代表團由北京前往香港,啟動經歷三年新冠疫情後兩會(中華醫學會及香港中華醫學會)首次面對面的學術交流。
代表圑一行7人,由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名譽院長趙玉沛院士任團長、成員包括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港澳臺辦公室副主任李維、中華醫學會學術會務部副主任李佳、北京協和醫院院辦公室幹部張旭、中華醫學會對外聯絡部專案主管趙偉立及司壯麗。
代表團3月1日抵達香港,並於3月2及3日馬不停蹄地與不同醫學團體會面,3月4日啟程返北京。承蒙香港立法會議員及香港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醫生悉心安排下,兩會學術交流會議於3月2日早上假香港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室舉行。短短九十分鐘的交流會議內容豐富、富有成效、氣氛融合。首先由本會會長陳真光醫生致歡迎辭,並向遠道而來的代表團成員表達衷心謝意,繼而是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健醫生詳細介紹中華醫學會的結構和工作,隨後,本會理事王敏菁醫生、劉少懷醫生及朱偉星醫生就不同議題作出介紹,包括海峽兩岸論壇可考慮的題目、香港和大灣區一些互動的醫療交流、和現時香港基層醫療的現狀和遠景,最後,趙玉沛院士作總結,並提出本會能參與中華醫學會的工作的範疇,包括建議落實多參與合作兩地學術交流會議、參與推薦專家成為不同專科分會的名譽委員、推薦專家成為中華醫學雜誌的期刊編委或審稿人、推薦專家成為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專家候選人、作為兩岸暨港澳醫學會創新合作論壇的籌委、分享各自學術交流工作計畫資訊及建議專科分會名譽會員。
代表團於會議後出席由本會在馬車會所設的午宴。
以下是王健副會長兼秘書長談及的中華醫學會簡介
中華醫學會簡介
中華醫學會成立於1915年,是中國醫學科技工作者自願組成並依法登記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發展我國醫學科學技術和衛生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月歷經百餘年滄桑,中華醫學會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已經擁有近70萬名會員、90個專科分會、478個專業學組,並與4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副省級城市地方醫學會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學會出版發行197種紙質、電子系列醫學期刊,每年主辦、承辦近200個國際國內醫學學術會議。中華醫學會經過百年的勵精圖治,已經成為全國醫學科技工作者之家。
中華醫學會的宗旨是團結醫務工作者,傳播醫學科學知識,弘揚醫學道德,崇尚社會正義。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會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每屆任期5年。本會設常務理事會,對理事會負責。
學會通過組織學術會議、出版高品質的學術期刊、開展科普活動、發展網路媒體和開闢醫生論壇等形式,傳播並普及醫學科學知識;通過組織醫學科學技術評審和重大臨床專項等工作,促進醫學科學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通過學術培訓、遠端授課等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通過組織雙邊互訪和學術論壇開展國際合作專案,促進國際多邊或雙邊醫學交流。
主要開展工作情況簡介如下:
學術會議交流情況:學會以學術品質為統領,以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品牌學術會議戰略。通過規劃統籌、頂層設計,形成年會—專題會—基層行三個層次的學術交流構架,以滿足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多樣性的學術需求。2017-2022年,學會共舉辦學術會議691場,為100余萬人次醫務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服務。其中眼科、麻醉、放射、糖尿病、心血管、重症等學科的全國學術會議線下參會人數逾萬人,骨科學術年會註冊人數近3萬人。通過搭建“互聯網+”學術交流的新模式,將學術會議形成的熱點問題及共識通過網路、微信公眾號等形式推送給會議代表,更好地發揮了學術會議引領學術、指導臨床實踐的作用。學會通過申承辦國際會議,積極培育自主國際會議品牌提升學術會議的國際化水準。2017-2022年期間,學會各專科分會積極申、承辦了30多場國際組織會議。學會發起並主辦的國際會議影響力逐步提升,如中國介入心臟病大會歷經20年已成為亞太地區介入心臟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學術會議,排名世界該領域第三大學術會議。普外科等很多優勢學科的學術年會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通過開設英文專場,吸引對口國際組織和國外高層專家參會,提升我國醫學學術會議的國際影響力。
中華醫學科技獎:中華醫學科技獎是全國醫藥衛生行業科學技術獎。該獎於2001年設立,每年評審和獎勵一次,下設醫學科學技術獎、醫學科學技術普及獎、衛生管理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衛生政策獎、青年科技獎等子獎項。
截至2021年,中華醫學科技獎共獎勵科技成果1735項,從中擇優推薦國家科技獎104項,其中有45項獲獎,獲獎率43.3%。近10年來,有29個中華醫學科技獎獲獎專案中包含香港地區的完成單位(醫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8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9項、青年科技獎1項)。這29個獲獎專案中,有28個專案是由內地單位作為第一完成單位,香港地區單位作為合作單位;有1個專案是由香港地區單位作為唯一的完成單位。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 https://www.cmaph.org 期刊風采連結:https://www.cmaph.org/qkfc/index.htm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雜誌社”)是以編輯出版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各類醫學期刊為主要任務的全國性醫學期刊出版機構。截至目前,中華醫學會主辦、雜誌社出版的醫學期刊已達154種,形成了國內醫藥衛生界數量最多、影響最大、權威性最強的醫學期刊集群。雜誌社也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醫學專業雜誌社。
在長達130餘年的辦刊實踐中,雜誌社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醫學期刊編輯出版管理體系和制度,培養和建立了自己的編審隊伍。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始終走在傳播最新醫學知識、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導學術發展方向、推動醫學科技進步的前沿,被公認為中國醫學界最有學術權威性的醫學期刊群。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不僅是國內廣大醫藥衛生科技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資訊源,也是中國醫學介面向世界的一個視窗。到目前為止,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英文刊共22種,在國際醫學學術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歷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中,旗下期刊均榜上有名,先後榮獲13項大獎,其中雜誌社兩次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獎”,體現出雜誌社在期刊發展方面的集團優勢和綜合實力,彰顯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的品牌優勢;有7種期刊被SCI、SCIE和ESCI收錄,28種期刊被PubMed/Medline收錄,27種被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10種被荷蘭醫學文摘(EM)收錄,70種被Scopus資料庫收錄,64種期刊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10種期刊被遴選為中信所統計源核心期刊。雜誌社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婦聯“巾幗文明崗”稱號,以及2020-2021年度“社會責任貢獻單位”榮譽。
近年來,雜誌社大力推進期刊數位化轉型發展,積極探索中台化服務體系在期刊集群化數位出版和知識服務中的應用,加強系列期刊集群化平臺的中台整合集約能力,推進資料中台、業務中台、知識中台建設,促進期刊深度融合發展。研發刊社數位中台,賦能資料驅動的精細化運營;搭建一體化期刊學術出版平臺,全面調度採編、出版、傳播各環節;打造面向機構、個人、協力廠商平臺等專業使用者的垂直化知識服務產品,包括中華醫學期刊全文資料庫、中華醫學期刊APP、中華醫學知識庫、中華醫學期刊雲資源服務系統(SDK)、遠端繼續教育平臺等,提高服務于讀者、作者的能力和水準。
為落實中央指示精神,推動建立基於實際業績、貢獻的臨床醫生多元評價制度,提高基層臨床醫生的診療水準,雜誌社承擔了中國科協委託的“中國臨床案例成果資料庫( cmcr.yiigle.com )”建設項目。案例庫上線以來,以免費發表、開放訪問方式,為臨床醫生提供病案發表管道和經驗交流平臺,得到廣大臨床醫務工作者的認可和好評。
雜誌社在不斷開發和使用數位化、網路化期刊出版技術的進程中,已逐步從內容服務向知識服務轉型,為中國醫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