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追溯發展源流,應當從正名入手。
香港中華醫學會有限公司(下稱「香港中華醫學會」或「本會」)創立於1995年9月,創會會長為已故曹世植醫生。作為世界級消化內鏡專家,曹醫生對拓展香港、中國內地內鏡技術尤其建樹良多,為扶植消化內鏡醫護人員,舉辦創新、高質的培訓課程、講座,誨人不倦,培育英才,俾成業界翹楚【註1】。曹醫生畢生奉獻醫療行業,竭誠發揚本會宗旨,多年來與醫學界同仁戮力合作,並為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專業意見,積極參與各類促進公共衞生的活動,對推動全民健康不遺餘力。
至於歷史悠久的中華醫學會,更早於1915年在上海創立;歲月嬗遞,一個多世紀以來印證了會務的長足發展。
曹醫生曾於2009年撰文《香港中華醫學會》【註2】,指出中華醫學會香港分會(下稱「香港分會」)創辦於1921年;香港醫學會(下稱「醫學會」)則刊載香港分會成立於1929年【註3】。基於資料檔案散佚不全,難以核實這段百年舊事,然而香港分會成立於1920年代,則應可斷言。
醫學會記錄亦稱,香港分會和醫學會前身於1932年「合併」。在未有文獻顯示相反證據的大前提之下,據本會理解,該兩會雖彼此合作,雙方理事會成員相同,但兩會會務則各自處理。根據中華醫學會檔案,1934至1935年,醫學會前身的會長(潘錫華醫生)及各理事會成員(包括李樹芬醫生)均分別正式列為香港分會的會長及理事會成員【註4】。
1970年,醫學會前身易名為香港醫學會,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與此同時,香港分會的有心人有感於該會與中華醫學會一脈相承,實應與中國內地保持正式聯繫。適逢香港快將回歸祖國懷抱,本會乃於1995年創立,以活化香港分會與中華體系一脈相連的精神。
中華醫學會源遠流長 人才濟濟
1915年2月,顏福慶醫生與伍連德醫生等人在上海創辦中華醫學會;同年11月出版中英文合刊的《中華醫學雜誌》創刊號,是中國創刊最早的中文醫學期刊。顏醫生在成立大會上獲推選為會長,伍醫生則於1916及1917年的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首屆和第二屆會長【註5】。
1909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顏醫生,是中國湖南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即今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創辦人之一暨首任校長,亦先後創辦著名的上海醫學院(即今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和上海中山醫院。早於1920年代,已公開發表國民政府應設中央衞生部的建議。
2021年3月10日,「Google塗鴉」為紀念伍連德醫生142 歲冥壽【註6】,於當日詳盡介紹了伍醫生的生平,緬懷這位杏林偉人。伍醫生生於馬來西亞一個華僑家庭,除了身為首位獲英國劍橋大學頒授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之外,也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獎候選人。1908年被清廷任命為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1910年,受政府委派前往東北調研一場流行病,經他確認為具高度傳染性的肺鼠疫,可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作為抗疫總指揮,伍醫生以嚴謹的科學基礎為經,周全的抗疫策略為緯,與政府官員合作設立檢疫站和醫院,實行隔離措施,限制居民出行,以及採用漸進式消毒技術等。此外,由他設計、生產的多層過濾式外科口罩(後人稱為「伍氏口罩」),以棉和紗布製成,對防控鼠疫發揮關鍵性作用。
1911年4月,由他帶領的防疫隊伍,在短短4個月內撲滅這場傳染性強、致命率高的「滿州鼠疫」流行病,拯救了無數寶貴的生命。伍醫生不但在中國現代抗疫方面青史流芳,更享譽國際,於1935年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正當全球努力應對百年一遇的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之際,這兩位身兼醫學教育家和醫療領袖的創會先鋒,其遠見和魄力更令人倍受感動和啟發。
中華醫學會的使命與願景
1915年11月,顏福慶會長在《中華醫學雜誌》創刊號發表〈中華醫學會宣言書〉,闡述學會四大宗旨:
-
-
- 鞏固醫家交誼
- 尊重醫徳醫權
- 普及醫學衞生
- 聯絡華洋醫界
-
1950年,中華醫學會從上海遷址往北京,現已成為全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非政府醫療組織,會員人數近70萬之多,專科分會共89個(【註7】)。
中華醫學會香港分會與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香港分會貢獻良多,包括捐款支持上海總會、送贈救護車以協助在內地工作的會員。1939年第8期《中華醫學雜誌》記載:「香港上海兩處支會所作之醫務救濟工作尤足慶賀。」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之前,大部分外來醫療援助都由分會負責轉送往內地。
香港中華醫學會
舊人事新作風
1995年,香港中華醫學會有限公司正式註冊為擔保有限公司,首屆會長為曹世植醫生、副會長鍾尚志教授、秘書沈祖堯教授。公司組織章程列明,香港中華醫學會有限公司的四大宗旨如下:
-
-
- 促進醫療行業的福利,維護醫療行業的合法權益。
- 向公眾宣傳和傳播醫學知識。
- 促進醫學進步的研究和工作。
- 促進和鼓勵醫學界成員之間的團結和友好關係。
-
1997年: 接觸祖國
胸懷祖國的曹世植醫生在其文章中,亦記述本會深化與內地醫療界的聯繫:
「香港回歸前夕,香港中華醫學會代表團首次訪問北京,獲得國務委員彭佩雲、中央衞生部部長陳敏章及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接見,雙方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香港中華醫學會擁護「一國兩制」和香港特區基本法,貫徹愛國愛港的精神,正如曹醫生的文章指出,本會「是唯一在1997年7月1日舉辦活動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本地醫學組織」。
1999–2001年:籌辦中美醫學學術交流
為強化本地與海外醫護界的聯繫和合作,「1999年會長曹世植醫生陪同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吳階平及中央衞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親赴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是次交流促成了在2001年6月25–29日在波士頓哈佛大學舉行的中美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學術會議『21世紀東方與西方衞生保健展望』。」
香港特區由衞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强醫生率領53人的香港代表團出席會議(【註8】)。據代表團成員曹醫生所記,兩國醫學界代表達1,500名,其中大約600名來自中國內地及港澳,盛況空前。是次活動無疑為兩國醫學界在本世紀建立夥伴關係揭開序幕。
2004年:舉辦研討會探討《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
曹醫生致力為全港醫生,爭取可前往內地執業的機會。《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於2004年落實推行,「本會率先邀請中央衞生部黄潔夫副部長率團來港舉辦CEPA帶給香港醫學界的契機和發展研討會,給香港醫學界同仁帶來前瞻性的啟發。」【同註2】
2008年:聯繫本地中醫業界
香港中華醫學會有限公司雖屬西醫註冊團體,但亦密切關注中醫學的科學化、現代化和持續發展:「在2008年6月29日,本會與香港註冊中醫學會聯合舉辦了香港有史以來第一個『中西醫學術交流大會』,香港註冊中醫師共300多人參加了會議。」【同註2】
繼往開來 更上層樓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在前人勇於開拓和後人悉力繼承下,香港分會及其後的香港中華醫學會得以在百年歲月中屹立不倒,並茁壯成長。今後,仗賴會眾鼎力支持,本會同仁定當繼續盡心竭力,服務同業和全體市民,為業界和整體社會謀求最大福祉。
註
-
-
- 《最永久的記憶—曹世植先生追思》,李兆申,2017年9月26日 (https://www.sohu.com/a/195761163_650879)
- 〈香港中華醫學會〉,《香港醫學界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晚會場刊》,曹世植,68–69頁,2009年9月19日
- 100 Years of Keeping Hong Kong Healthy,香港醫學會,2020年
- 中華醫學會檔案記錄(中華醫學會職員檢索於2021年12月7日)
- 《中華醫學會紀事》(1915–2015),中華醫學會編著,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北京,2015年
- 伍連德博士 142 歲冥誕,「Google塗鴉」作品資料庫,2021年3月10日(https://www.google.com/doodles/dr-wu-lien-tehs-142nd-birthday?hl=zh-TW)
- 中華醫學會網站(https://www.cma.org.cn/col/col1422/index.html,檢索於2022年3月15日)
- 衞生福利局局長出席有關醫護和福利的國際會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2001年6月24日
-
參考文獻
《顏福慶傳》,錢益民、顏志淵,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追念中國抗疫之父伍連德 檳城出生消滅東北鼠疫〉,《亞洲週刊》,2020年07期
《國士無雙伍連德》,王哲,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